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年度下上饶县二中高一期中模拟测试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部分区域图(下图)
材料二 西欧城市化水平高,在西欧的多数餐桌上,都能找到牛奶、黄油、奶酪等乳制产品。
(1)图示地区全年受 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该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发达,该农业地域类型因产品不耐储藏,且运输不便,所以多分布在大城市外围 。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是 、 、 。
(3)西欧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气候条件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二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物体分别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进行长距离水平运动( )
A. 若甲乙物体都自西向东运动,则运动方向都向较低纬度偏
B. 若甲乙物体都向北运动,则运动方向都向西偏
C. 若甲乙物体都自东向西运动,则运动方向都向北偏
D. 若甲乙物体都向南运动,则运动方向都向东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由“香蕉带”演变为“金足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才向东流动 B. 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 增加劳动力需求 B. 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 制约制造业发展 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六幅沿经线或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煤炭资源丰富,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了著名工业区,现在仍是该国“工业心脏”的序号__________。
(2)耕地比重大的传统稻米产区国家序号是________,占世界首位的经济作物是黄麻和________。
(3)参加APEC会议的国家中,地跨两洲、频临三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序号是______。
(4)铁矿丰富,热带农产品出口多的国家序号是_______,其能源以_______为主。
(5)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序号是______,其最大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
(6)简述⑥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下题。
该国最可能是( )
A. 印度 B. 英国 C. 南非 D. 澳大利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 总人口 /万人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 比重/%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90 | 113 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2000 | 129 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1.上表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B. 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C. 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D. 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2.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 B. 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
C. 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 D. 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