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椐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表1
项目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每10万人大学程度人数(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0~14岁 | 15~60岁 | 60岁以上 | ||||
2000年 | 12.66亿 | 22.89 | 67.15 | 9.9 | 3611 | 36.09 |
2010年 | 13.39亿 | 16.6 | 70.15 | 13.26 | 8930 | 47.1 |
材料二 2011年9月21日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宣布首次与一家中国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积极贡献再入人们视野。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及相关成就。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分析说明面对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有哪些?
(1)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739万人);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负担加重。
成就:新出生人口数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每10万人中大学程度的人数快速上升,说明我国人口素质进
一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水平提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
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依然较多;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抑制了经济发展;环境压力大。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努力提高单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实现稳产高产;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行鼓励性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由材料可知,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降水量、风、土壤。海拔高度不影响林线理论高度。我国林线高度大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藏南地区,一般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高。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地理 题型:0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2002年共有32支球队进入了在日本、韩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这不仅是体育界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
带来中美洲文化的球队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l8日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A城市)举行。
材料二丹麦位置示意图(图4)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5)
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变暖,降水变少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C.气温变暖,降水变多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对照图5,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面对当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少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l8日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A城市)举行。
材料二丹麦位置示意图(图4)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5)
1.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变暖,降水变少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C.气温变暖,降水变多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2.对照图5,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3.面对当前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少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