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小题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小题3:分析该国水资源的开发条件。
小题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小题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小题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小题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小题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对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该国是尼泊尔,该题的区域定位方法主要是:①经纬度,②地势变化,该国地势从8000多米向南一直降到不到200米,另外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线上。
小题1:该国地形为高山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
小题2:由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年降水量丰富
小题3: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该国水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则为限制因素。
小题4:该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西南地区我国类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该图中所示的平原是            ,分析该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一2000年平均值增加了13%。
材料二:随着水位的上升,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青海省气象局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青海湖的面积比2004年增加了132平方公里,达到4317平方公里。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的气温正以年均0.06摄氏度的速度持续上升。尼泊尔水文气象局的资料则显示,气温上升使该国一些冰川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快速退缩。冰川融水注入一些冰川湖后,冰川湖面积已经显著增大,决口危险大增。
材料四: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的苟仁错(错:藏语湖的意思),资料记载1990年时湖泊面积23.5平方公里,平均深1.3米以上,不到10年的时间竞完全干涸。高原东北部若尔盖地区的兴错,60年代3.3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现在仅存一片2平方公里的沼泽。
材料五:从2002年起,青海省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这些措施使青海湖周边植被明显恢复,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发展。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2)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从水量的变化看有两种,即水量的增加和减少,分析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的原因是?(14分)
(3)简要回答青藏高原湖泊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材料三,推测未来冰川湖水位可能的年际变化趋势?(1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为美国阿拉斯加及其附近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按成因分属于             山,甲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2)阿拉斯加面积为17l万平方千米,但人口仅60多万。影响阿拉斯加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是                                       。从历史角度看,阿拉斯加人口增长的方式主要是                     
(3)试分析阿拉斯加地理环境对其生产和对外交通的影响。
(4)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阿拉斯加气候的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①云杉虫害增多 ②永久冻土融化造成森林、建筑破坏
③海冰变薄、变小 ④河流流量短期内大幅度减小
⑤最高峰麦金利山雪线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___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出口商品变化情况。读图回答:

1.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飞跃,主要原因是我国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行西部大开发  C.加入世贸组织  D.加快了自然资源开发
2.以下是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其中与我国既有明显“经济互补性”,又具“空间接近”优势的是
A.日本  B.美国  C.欧盟  D.东南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是我国距今7000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l-6分)

图5
(l)甲、乙两图中,表示半坡遗址房屋雏形的是____,表示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的是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我国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采用“巢居”和“穴居”居住形式,由图可知,____由穴居演变而来,____由巢居演变而来。(4分)
(3)为了冬暖夏凉,____图房屋没有窗户,门朝____方敞开;由于____的缘故,____图房屋建成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4分)
(4)图中两房屋雏形结构差异大是因为两地的(2分)
A.地形不同B.气候不同
C.水源补给方式不同D.居住人数多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利集团是我国一家知名的奶制品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
 
小题1: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为材料二中的______(填字母)模式。
小题2:伊利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布局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小题3:伊利集团在许多大城市拥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奶源地分布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4:伊利集团生产基地所在自然区生态环境脆弱,该自然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从草场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就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3点就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回答问题。(18分)

(l)图中甲处与丁处之问的最小相对高度为____米。(2分)
(2)指出乙河的流向并说明主要判断理由。(4分)
(3)从工业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指出丙处最可能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并分析说明理由。(8分)
(4)从图示信息看,图中区域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比东西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