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1.B

2.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从农村向城市,从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打工和经商为主,故主要迁出的人口为中青年。

2.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经常、最主要的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阅读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图中地形区名称及所属温度带分别是;(4分)

A. 四川盆地,亚热带              B.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C.准噶尔盆地,中温带             D .柴达木盆地,高寒地带

(2) 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浙江网2007年11月14日电:连接黑海与亚速海的刻赤海峡11日遭遇猛烈风暴后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在风暴中沉没的一艘油轮泄漏了2000吨燃料油,俄罗斯新闻社12日援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的话说,目前刻赤海峡12公里长的海岸已被污染,3万只海鸟已死亡。

材料二: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对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资源过分利用和浪费,造成注入咸海的水量大幅下降。目前咸海的水量仅为历史最高记录的四分之一,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水位下降了19米。咸海的自然生态危在旦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材料三:世界某一地区图

(1)图示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B海区及其附近地区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如果我国从该地区进口此种资源,应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____,通过该运输方式运进我国,最先到达的省区是________。

(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C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产生了________环境问题,在开垦的同时,引大量河水灌溉,又带来了是________环境问题,简要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阅读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1. A.
    ②③⑥
  2. B.
    ①③⑤
  3. C.
    ①④⑤
  4. D.
    ②④⑥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1. A.
    经济因素
  2. B.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3. C.
    政治因素 
  4. D.
    社会文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