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其中该地区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古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两侧岩层断裂下沉
D、流水侵蚀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深加宽.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解答: 解:云台山位于太行山南麓,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河水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等“云台地貌”景观.该地区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按甲→乙→丙的顺序,可以体现(  )
A、水分逐渐减少
B、非洲大陆沿赤道自西向东自然景观的变化
C、澳大利亚东海岸自北向南自然景观的变化
D、南美大陆西部沿海从赤道向南自然景观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与图中④甲图例所代表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布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巴西高原B、华北地区
C、西伯利亚地区D、江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条件B、热量状况
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地带性规律
B、垂直地带性规律
C、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表为揭阳市2013年12月18-20日天气预报表.与20日相比,19日最高气温偏高,最低气温偏低,这是因为19日比20日(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18日白天多云高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低温 6℃无持续风向微风
19日白天高温 16℃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低温 5℃无持续风向微风
20日白天多云高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 7℃无持续风向微风
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     ④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
 
.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影响山坡形成“阴阳脸”的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降水D、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