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西北地区西部荒漠化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B.乌兰布和沙漠是自然因素、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
C.土地退化、下伏沙层裸露是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特征
D.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改造难度大
B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下伏沙层裸露是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改造难度大;乌兰布和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小题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________;B河________。
小题3: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小题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d            。(4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        。(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12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         ,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        。(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小题2: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A.江南水资源被开发殆尽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都被人类开发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主因是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制止
D.西部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环境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学习小组调查了一个温带湖泊,并绘制出了该湖泊冬、夏季节不同水深的氧气含量和温度曲线图。据此完成两题。

(1)有关图中湖泊水深、溶解氧、水温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水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              B.溶解氧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C.水温、溶解氧都随水深变化而增大      D.溶解氧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2)下列对湖泊湿地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增加土地的后备资源          B.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
C.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D.发展水产养殖、观光旅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东方网2009年7月25日消息: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据此回答26~27题。
小题1: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小题2: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代码______________相关,理由是什么?(6分)
(2)针对全球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