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1为我国某省区人类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所在省区最有可能在:(   )
A.河北B.山西C.湖北D.海南
小题2:图中描绘的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鱼塘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蓄水池
小题3:该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棉花和甜菜 B.甘蔗和冬小麦
C.水稻和油菜D.玉米和春小麦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该地区的柑橘林和常绿阔叶林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湖北符合。
小题2:养猪场位于河流上游,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
小题3: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桑蚕等。故选C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008年1月29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在粤务工的2620万外来工发出“平安尽孝心、相聚会有时,广东也是您们的家”的紧急呼吁。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外地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区。

材料二:下图为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
(1)由图可知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              。?
A.5~10      B.10~15        C.15~20        D.20~25
(2)广东省是我国粮食缺口较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省      
A.工业化发展快,外来劳务人员多    B.城市化进程快,粮食种植比重缩少
C.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    D.城市化程度高,没有耕地面积
E.总人口数量较多,粮食消费量大    F.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3)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4)读材料一,分析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新兴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5)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小题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太阳高度
>150
>200
>250
>350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两到三熟
小题2: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
A.林果业B.种植业C.修水平梯田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
小题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
A.一多半地区B.一少半地区C.正好一半地区D.全部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 “美国本土图”。

(1)描述美国本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3分)
(2)密西西比河是美国航运最发达的河流,分析该河流适宜发展航运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材料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之隆起,海拔的升高导致科罗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加。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3)说出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2分)
(4)据美国旅游机构调查,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旅游入境客源市场,说明其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荒漠成因多样,分布规律有异,下列荒漠与其对应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的有(  )
A.撒哈拉沙漠——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沙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西藏海拔5 000 m以上的荒漠——非地带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冰川变化为例,从上世纪初算起,冰川退缩量已经超过30%,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青藏高原变化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还影响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影响到整个北半球和全球环境。

(1)概括三江源区1960~2002年气温总体变化特点。
(2)推测冰川大面积退缩后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的总面积及其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比重,下图为该保护区内每一种植被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比重。该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充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植被
总面积
(公顷)
比重
(%)
常绿阔叶林
14623.9
26.6
针阔混交林
25310.9
46.0
针叶林
5068.2
9.2
落叶阔叶林
17.8
0.03
竹林
8032.5
14.6
草甸
2003.9
3.6
合计
55057.1
100

小题1: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A.福建B.云南C.河北 D.黑龙江
小题2:该自然保护区内
A.海拔830-1040m高程段面积最大的植被为竹林
B.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上下界高程差可能为850米
C.草甸分布区受到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最大
D.海拔1680-1890m高程段地形坡度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我国在黄河三角洲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该生态经济区包括山东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和同比增长图

(1)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现象较突出,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描述黄河三角洲经济区该时段内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4分)
(3)试分析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应如何加强区内、区外的联系与合作。(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