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从全球角度来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几十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的加剧,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展活动中不理智行为的报复,下列现象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臭氧层出现空洞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

C.日本群岛发生火山、地震

D.留民营村建设的生态农业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点在鸟巢举行开幕式。现场文艺表演中,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穿越27个国家,全长近8000千米,中国段就达近4000千米。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有48处文物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1)“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基本包含了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其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

A.地质景观  B.人文活动  C.遗址遗迹  D.建筑与设施

E.气象与气候景观  F.生物景观  G.水域风光  H.旅游商品

(2)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兴起时止,丝绸之路曾把众多古老的东西方文化联结起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属于________。丝绸之路位于我国的沿线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 规律。

(3)从交通方面来看,该贸易通道存在一定的不利条件,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这条线路存在的通行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高考地理38分钟阶段性同步滚动检测(7) 题型:单选题

水循环是个庞大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水在不断运动转化,使得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上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2题。

1.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态变化

2.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    )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5月1日,江苏淮安建设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正式对外开放,此标志的建设曾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近年来,城市M地下水水位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下降,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2.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反对淮安市在N河上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原因是

A.该标志人为制造南北隔阂,团团圆圆的中国不应分南方和北方

B.南北地理分界不是几何学上的线段,而是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区域

C.淮安市不再是人们公认的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所处区域

D.建设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并不能提高淮安市的知名度,更不会带来旅游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