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面“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完成问题。

(1)图中字母____代表的是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2)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主要由图中字母_______代表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提供。

(3)美国小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产特点_____________。美国小麦区形成的有利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

(4)甲区不适合谷物的种植,这是因为该地属于____________气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文下期末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10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

(4)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三诊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野驴游是不走寻常路,喜欢爬野山的那种自助游游客。下图是2013年8月参加野驴游的驴友们在山东省泰山山区穿越拔山沟。该山沟狭窄幽深,逼觉陡峭,沟底层层叠叠,宽也就是十多米,高却有二十多米,深沟两侧乱石嶙峋,平时溪水时隐时现,雨后瀑布相连,水势奔腾汹涌。

分析野驴友们在该时段徒步穿越图示地区可能遭遇的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严寒灾害是我国吉林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左图为吉林省各地平均严寒灾害出现次数图,右图为吉林省严寒灾害发生时间统计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吉林省严寒灾害的时空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城航空影像,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泸定县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A. 东部山体 B. 西部山体

C. 东部沟谷 D. 大渡河

2.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

(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月份中,R河干流流量最大的是

A.3 月 B.7 月 C.9 月 D.12月

2.R河河口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可能是

①海潮顶托作用强 ②河口地壳的上升

③河口泥沙被沿岸洋流搬运向西北 ④上中游地区森林水土保持作用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