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读某大洲红树林分布和该大洲某岛等高线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大洲红树林东西两岸纬度分布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洋流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2该岛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

1B

2B

【解析】试题分析:

1】该大洲为南美洲,东岸为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西岸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所以导致东海岸的红树林生长纬度更高一些;B对。

2】本地纬度在40-60度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

A. 是执行主体

B. 是被管理对象

C. 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 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2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城是我国古代游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②长城是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③长城的构筑非常注重对地形的利用,对气候、水文和土地等地域差异也很重视

④长城中段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下图是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读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2)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3)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框内河谷东西向剖面的是(  )

A. B. C. D.

2乙河流域内(  )

A. 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 B. 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 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七月 D. Q湖湖底南侧坡度大于北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重心是指其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各个方向的发展相对于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纬度上的变化

1】【1仅从运输量考虑,由于能源生产、消费和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带来的压力最大的是()

A. 北煤南运 B. 西电东送 C. 西气东输 D. 南水北调

2】【2近3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和GDP重心的移动方向大致是()

A. 向东北 B. 向西南 C. 向东南 D. 向西北

3】【3以上变化说明,近30年来和我国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 农牧业 B. 重化工业 C. 轻纺工业 D. 高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 油菜、黄麻 B. 油橄榄、春小麦 C. 花生、甜菜 D. 棉花、天然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