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势为(  )
A.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B.散点型结构
C.星座型结构
D.条带型结构

【答案】A
【解析】多核心结构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城区地租上涨 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位于湖泊附近,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租低廉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 四川 B. 广东 C. 海南 D. 广西

2从图示信息分析,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②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高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数目较多 B. 服务范围较大 C. 服务人口较少 D. 相互之间距离较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北冰洋的边缘海、大西洋的属海。波罗的海是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冰川大量融化后才形成的。

下图为波罗的海地区图。波罗的海的海水又浅又淡,很容易结冰,海冰冰点随海水盐度增加而降低。海冰范围为2016年1月27日遥感资料。

(1)描述图示波罗的海海冰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2)依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3)简述环波罗的海铁路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枝主产地位于长江、赤水、习水沿岸河谷地带,合江荔枝在全球分布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市场价格最高。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对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非常敏感,生存的温度要求是年平均温度18°C以上,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C,尤其是冬季不耐冰雪霜冻;最低温度低于2°C就可能遭受冻害,会使来年荔枝产量大为减少甚至绝收。从最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来看,合江县年平均气温为18.1°C,极端高温为43.4°C,极端最低气温-2.2°C,平均有霜期仅6天,大约每三年有一年是完全无霜的。下图示意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区。

(1)分析合江县气候对荔枝生产的有利影响。

(2)当地农民常用绿肥、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覆盖于荔枝树下,说明这种做法的作用。

(3)针对荔枝果汁精深加工工厂较少的现状,推测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小题。

1】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地广人稀 B. 接近市场 C. 降水丰富 D. 劳动力充足

2】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A. 机械化程度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投入劳动力多 D. 受市场影响大

3】若在甲农业地域类型区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则可能引起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酸化 D. 土壤盐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建国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解放初期,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投资创业,充满商机;
经济发达,工资较高;
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

国家号召,支援边疆;
环境优美,适宜养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2011年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1.3%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  )
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
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