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甲、乙二岛,其位置与轮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二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 B.乙岛位于太平洋
C.乙岛面积比甲岛大 D.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
2.关于A、B两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15°N 、105°W
B.B点位于48°S、150°W
C.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D.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植物地上部分全部剪下,并将根系完整挖出,除去黏附的土壤,烘干(80℃)至恒重,称量样品烘干重量,可以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生物量。读新疆某地荒漠与农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荒漠地下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 B.根系发达
C.水分充足 D.植物繁茂
2.增大该地农田地下生物量的有效做法是
A.种植水稻 B.秸秆还田
C.减少耕地 D.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12月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流域面积最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 D.水土流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年山东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年山东潍坊寿光现代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美国本土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个地区是美国的农业带,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耕作方式不同的是 ( )
A. ①与② B.①与③
C. ③与④ D.②与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农业带中,主要粮食作物和我国东北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
A. ① B.②
C. 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2.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
A. 北半球; 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2. 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气压低、阴雨 B. 气压低、晴朗
C. 气压高、阴雨 D. 气压高、晴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