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下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年份 | 常住人口(万) | 户籍人口(万) | 0~14岁 (%) | 15~64岁 (%) | 65岁及其以上(%) | 城镇人口(万) |
2010 | 5950.1 | 6862.0 | 17.98 | 71.84 | 10.18 | 2559.1 |
2000 | 5986.0 | 6245.3 | 25.52 | 67.03 | 7.45 | 1664.7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原因。(8分)
(3)指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名称,分析城市化高于他城市的原因。(10分)
(1)人口构成: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2分),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2分)。 人口构成空间分布: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多沿河分布(2分),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2分)。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2分)。 成因: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比重下降(2分);人口寿命延长(2分);青壮年人口劳务输出多(人口迁移)(2分)。
(3)铜陵(2分); 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2分),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2分);都使得该地区二、三产业发达,促成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6,可以看出人口构成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并且从图中也可直接读出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级市多沿河分布,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从材料二中可以读出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为10.18%,已出现人口老龄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减少,户籍人口增加,所以可判断出有大量的人口迁出;0-14岁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少,即出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影响;65岁及其以上的比重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铜陵的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所以其城市化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从而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问题、城市等级和城市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A处铁路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2分)
(2)分析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4分)
(3)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B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晋江市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2009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对比表,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技术 B.交通 C.政策 D.环境
2.投资增速快的地区,资金主要流入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
A.硬件制造 B.品牌营销 C.信息传输 D.软件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平阳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6分)高
(2)分析C附近海域多雾的自然原因。(4分)
(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2010年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雪上项目安排在温哥华以北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胜地山城惠斯勒。试从地理角度说明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4分
(4)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平阳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月21日的范围,则甲点的时刻为( )
A.0:00B.4:00 C.18:00D.20:00
2.若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匀速沿经线低空飞行,则从甲点到乙点的飞行时间约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20小时
3.若有一艘船从甲地向丙地方向航行,途中船员观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A.是24小时 B.大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富阳市高三第八次质检(3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题。
1.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边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2.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湖南某地某年的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能源消费构成(%) | 产业结构(%) | 工业结构(%) | |||
煤炭 | 47.8 | 第一产业 | 17.8 | 轻工业 | 9.4 |
石油 | 23.9 | 第二产业 | 56.8 | 重工业 | 91.6 |
天然气 | 14.1 | 第三产业 | 25.4 |
|
|
水电、风电 | 14.2 |
|
|
|
|
(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2)读材料二,说明该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近几年该省关闭了规模较小、采矿活动不规范的矿山,试分析其意义。(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阜阳一中高三最后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下图回答问题。(34分)
(1)与1980年相比,该城市2009年交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这些变化对该市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
(2)评价该市钢铁工业区和化学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并说明判断理由。(10分)
(3)近年来该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市区空气中PM2.5含量不断升高。简述改善该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