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B、周期性
C、商品性D、市场性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专题:
分析:中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解答: 解:由于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故形成了相应的饮食习惯.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南方和北方的饮食差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南方和北方自然和人文的地理差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河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贝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至少答出两点)
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
 
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
 
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
 

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图甲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乙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1)图甲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
 
地区.并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2)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乙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
 
海峡,E处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
(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
 
(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本题为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
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
 
河、黄河、
 
河.
(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