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统计,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承担我们应有的义务,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有
[ ]
A.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B.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C.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
D.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 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 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 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 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下图)
(1)读上图,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 ____ (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重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河北、 、 等地。(3分)
(2)材料五中, 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4分)
(3)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2分)
(4)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严重性的特点。(3分)
(5) 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5分)
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
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
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新资料统计,我国自然村十年前约360万个,现今仅剩下270万个,每天约80到100个自然村在消失。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农村
A.城镇化快速发展 B.出生率急速下降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人口大量外迁务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云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5分)
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
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
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