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综合题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         A.-2.3   B.3.6    C.5.6

(年均降水量)          A.453.9   B.976    C.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A.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B.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C.草地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  ACB  ABC  CAB  BAC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阅读下图及其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全面贯通,它将海南铁路与全国连成了一体。

  资料二:粤海铁路通道图(如图)

(1)此通道穿过图中的A是________海峡,粤海铁路组成的这部分是属于海洋________资源的利用方式。此部分通道建成后可能会引起哪些海洋环境问题?(2)通道建成后,会给海口市和四塘村带来哪些变化?试分析原因。

(3)图中甲、乙、丙三个地带中,目前重点开发哪一地带?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科试题 题型:06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009年4月17日讯:今年,宁夏中卫市按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三北防护林治沙造林工程建设,加速防沙治沙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截止4月13日,已完成治沙造林1.95万亩。特别是在腾格里森林公园建设绿化中,采取以市里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制,由乡镇负责完成整地、挖穴、换土工作,由农牧林业局负责组织、落实、采购及调运苗木,从武警部队抽调专人配合林业技术员负责苗木验收把关以及由各学校、机关单位、驻卫部队等分片负责完成栽植等多种方式,高质量地完成造林0.41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材料二: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

(1)图中甲、乙风向符号正确的是__________。

(2)A、B、C三幅图按治沙时间顺序的正确排列是__________。

(3)目前,世界许多沙漠边缘地区仍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4)为了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展,我国正在进行的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