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对应地球公转在右图中的 位置。
(2)C点的地方时 ;A点的夜长 小时。
(3)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4)地球公转至右图中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将向 移;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 。
(5)左图中,D、E、F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其顺序是 。
【答案】(1)②
(2)6:00(6时) 0
(3)90°
(4) 向北;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D>E>F
【解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考查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左图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在右图位于②位置。
(2)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据图可知,AC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故C点的地方时是6点;A点出现极昼现象,说明白昼时间是24小时,黑夜时间是0小时。
(3)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该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是90° 。
(4)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地球公转至右图中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太阳直射赤道,故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考查线速度大小判断。除了南北极点外,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D、E、F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其顺序是D>E>F。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2月是秘鲁的夏季、雨季,然而太平洋东岸的利马竟是一座出了名的“无雨之城”(左图),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开罗一起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两个首都。但每天晨昏,利马海边总会升起莫名的雾气。海水和沙漠共存,利马的雾气,柔和了所有尖锐的边缘,所以利马也有着“迷雾之都”的称呼。下图的装置是用特殊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利马成为“迷雾之都”的原因可能是
A. 地形为高原,温差大 B. 暖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C. 寒流影响,易空气中水汽冷凝 D.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雾多
【2】关于捕雾网采集的水源正确的是
A. 采集到的水源中盐分较大 B. 干预了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C. 捕雾网的材料应选用网格较大、吸水性较好的棉线 D. 采集到水源最多的时间是清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 长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三江平原 D. 四川盆地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 地形封闭 B. 降水均匀
C. 山河相间 D. 地势低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企业扩展过程图,按1~8顺序可分为Ⅰ、Ⅱ两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阶段Ⅰ,该企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大
B.接近消费市场
C.接近原料产地
D.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2)该企业从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产出增大
B.投入增大
C.规模扩大
D.交通便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研究热岛效应对于城市规划有重要意义。读“某城市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区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为减轻大气污染,新建化工厂应布局在图中的(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甲、丙连线上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月5日亚洲东部天气系统图,H为高压,L为低压,图示整体天气系统在由西向东移动,以某一高压中心的移动位置为例。高压天气系统在2月6日至8日东移过程中,下列地区天气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京津地区雾霾由重转轻
B. 海南岛风速变大
C. 渤海地区由西南风转成西北风
D. 台湾地区昼夜温差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