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1分)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读上图,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 。(2分)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1分)( )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2分)
(5)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__________的全球性环境问题。(2分)
(8分)
(1)D(1分)
(2)120(1分) 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或降水少)(1分)
(3)C(1分)
(4)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2分)
(5)可再生(1分) 全球变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值线数值分析,结合图中注记判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辐射值小于100,约90左右,对应地区是四川盆地,D对。
(2)读图,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 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兰州气候干燥或降水少,晴天较多,所以太阳辐射多。
(3)首先要考虑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根据图中等值线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重庆、成都、贵阳的太阳辐射量少,不适合销售,所以C对。
(4)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辐射能越多。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才获得更多的太阳能。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5)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太阳能可减轻全球变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考点:等值线图,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能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利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马铃薯在我国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国年均出口53.2万吨,主要向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概括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分)
(2)简述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条件。(3分)
(3)乙区域政府,帮助农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确立保障价格收购,减少市场波动影响。简述上述措施对乙地区域发展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具有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
A.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浓密的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少②地轴与赤道面夹角变小,与黄道面夹角变大 ③全球出现极昼、极夜的区域范围扩大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扩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协作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P代表的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