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3)从自然因素分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4)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各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模块(二)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各题。
1.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广泛使用与排放含磷洗涤剂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渤海海峡
B.莱州湾
C.长江口
D.珠江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第四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 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 区、 区、 区和 区。
(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3)列举我国防灾减灾的非工程项目。(至少三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第四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经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如下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特别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 B.棉帐篷
C.矿泉水 D.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第三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摘要展示,2013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正常,降水总体偏多,气温总体偏高,气象灾害种类多,局部地区灾情重。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很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很少遭受寒潮袭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既是台风多发区,又是多洪涝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第二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图1)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根据图1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大体是 ,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图1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图2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4.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下题。
1.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2.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 。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