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
(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
 
甲地区
乙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地形类型
除山地外,大部分为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紫色土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1)(4分)自然: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河流较多、灌溉便利)(答对其中三项给3分)    限制性因素:热量不足(1分)
(2)每空1分,共12分
 
甲地区
乙地区
地理位置
我国东北,中纬地区
我国西南、中低纬地区
地形类型
平原
盆地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类型
黑土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试题分析:(1)图示甲为我国东北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结合乙图的经纬度位置,乙为四川盆地,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区域位置等方面分析;地形类型可直接从两地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气候类型可结合区域位置分析,东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结合气候类型分布,东北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类型为知识性试题,东北为黑土广布。农田类型可分为水田和旱地,四川盆地湿润地区,为水田,东北平原半湿润地区为旱地。作物熟制结合纬度位置分析,东北平原纬度高,故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四川盆地位于长江流域,亚热带地区,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点评:本题以我国的区域比较分析为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方法和自然环境的分析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小题2: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3: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早期经济发展,以污染环境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图。(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

(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 区,处于_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6分)
(2)图中淮河中游支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6分)
(3)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  ,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试分析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4)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读图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图中I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主要为             ,Ⅱ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主要为                 ,试说出各自的原因。(6分)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3分)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减小
B.内流河下游流量减小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 ③     
        
(4)根据晋陕内蒙古区的资源优势,简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区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②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③治理水污染 
④保护、净化水源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小题2:甲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棉花B.水稻、油菜C.玉米、棉花D.小米、高粱
小题3:为解决乙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大型水电站    ②推广生活用煤    ③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推广使用沼气    ⑤大力推广太阳灶  ⑥广泛利用潮汐能
A.①②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东西部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差异B.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
C.资源市场差异D.劳动力数量的区域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4分)如下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入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
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④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⑤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⑥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⑦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⑧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心地理论是城乡体系形成与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础理论。读图3回答12~13题

小题1:与①相比较,③中心地
A.服务范围较小 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较多
C.级别较高D.提供商品种类较少
小题2:如果①、②、③代表杭州、台州、上海,对应正确的是
A.杭州、台州、上海B.上海、杭州、台州
C.杭州、上海、台州D.台州、上海、杭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图表文资料后,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008年统计数据(来自各直辖市、省统计年鉴)

小题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小题2:根据材料京、津、冀三地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其依据是          ,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                                    
                                                                         
小题3:京津冀都市圈的构建对促进北京更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是          
                                                                         
材料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小题4:从城市群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看,北京的优势产业应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小题5: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间产业链分工体系图进行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小题6: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问题                                                                       
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