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7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表示地面。读图完成14~16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D.乙>甲>丁>丙
小题2: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
A.a、bB.b、d
C.a、cD.c、d
小题3:导致c运动环节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B.水平气压梯度力
C.丙、丁处的冷热不均D.甲、乙处的冷热不均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1)b处受热气流上升,乙处形成低气压,丁处形成高气压;d处气流收缩下沉,甲处形成高气压,丙处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甲>乙;丁>丙。甲、乙位于近地面,丙、丁位于高空,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大。所以,甲>乙>丁>丙。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把握“先垂直、后水平”的运动原理。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b、d 。
(3)c运动环节属于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受热不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惟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该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小题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B.黄梅时节家家雨
C.胡天八月即飞雪D.清风细雨湿梅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该图P1、P2、P3 表示三条数值不同的等压线,箭头表示 A 点处的风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⑴此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南或北),图中反映的是        (高空或近地面)的天气状况。
(2)图中 P1、P2、P3 三条等压线数值由高到低排列为                 。此系统从气压
属于        气压,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3)此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15~16题。

小题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29—30题。

小题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小题2: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箭头呈逆时针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运动循环模式,MN为下垫面,则(   )       
A.丙点气压大于丁,因而气流由丙流向丁
B.丁地是海洋,甲地是陆地
C.盛行风带④影响下可能是高温多雨的气候
D.气压带甲控制下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小题2:如果该图为地球上水体循环图(   )
A.箭头代表洋流,则MN为赤道
B.箭头代表洋流,则MN附近的洋流可能是寒流
C.箭头代表水循环,MN为下垫面,则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D.箭头代表水循环,MN为下垫面,则甲处代表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