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表示________山脉,字母B表示的________地形区是我国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
(2)图上________(填字母)处蕴藏着巨大能资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外,西部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能源资源。
(3)我国第二大林区位于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________(填字母)山的南坡。
(4)除上述资源外,西部地区还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选项文字,把相关选项的字母填入山地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关系如图所示的圆框内。
A.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
B.不合理的开垦耕种
C.交通不便,工程建设困难
D.地质、气象等原因
E.影响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
F.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G.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1)祁连,喀斯特(岩溶) (2)D,水位落差和径流量大,风能(或太阳能、或地热),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 (3)C (4)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光热、水分资源)、矿产资源 (5)见下图 解析:A位于甘肃一带,B位于云贵一带,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位于长江上游峡谷地带。我国西部能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燃气、水能、风能、地热、太阳能等。水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径流量、落差等因素。西部地区除能源外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旅游资源(如高山、冰川、高原风光、沙漠、绿洲等)、气候资源(如光热、水分资源)、矿产资源(如钾盐、铅、锌、镍、铜、锡等)。在因果关系图中,西部地区多滑坡和泥石流的地质灾害成为问题的核心,它使在地表崎岖、坡度较大自然条件基础上的交通和工程建设困难,给资源开发、投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其成因是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又有适宜的地质(断层、裂隙等)气象(强雨、融雪等)条件,加之人们不合理的开垦耕地,导致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1)A地所处的我国________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该贫地是“西气东输”气源地之一。“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________(选择填空)。
[ ]
A.西部地区能源不足问题
B.东部沿海能源短缺问题
C.沿线城市居民用电紧张问题
D.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2)B河为________江,该河谷地带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有________(选择填空)。
[ ]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条件 |
甲 |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 旱涝灾害频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条件 |
甲 |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
旱涝灾害频繁 |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完成下表。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