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民国时期,我国曾划分了5个时区,自西向东分别是昆仑时区、新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和长白时区。这五个时区分别以82.5°E、90°E、105°E、120°E、127.5°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图5为民国时期五个时区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国民政府于陇蜀时间1939年的一天上午十点在陪都重庆召开会议,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时区划分,此时
A. 喀什(约75°E)的区时为8:00 B. 南京(约118°E)的区时为12:00
C. 乌鲁木齐(约87°E)的区时为8:30 D. 哈尔滨(约126°E)的的区时为11:30
【2】下列关于民国时期五个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五个时区的使用有利于全国的联系沟通
B. 五个时区的划分把各省都划分在了同一个时区
C. 五个时区的使用有利于各地节省能源
D. 五个时区中面积最大的是新藏时区
【答案】
【1】 D
【2】 C
【解析】
【1】结合四城市的经度位置,读图可知:喀什位于是昆仑时区,南京位于中原时区,乌鲁木齐位于新藏时区,哈尔滨位于长白时区。长白时区和中原时区位于陇蜀时区以东,区时比陇蜀时区以东分别早1.5小时和1小时,新藏时区和昆仑时区位于陇蜀时区以西,区时分别比陇蜀时区晚1小时和1.5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喀什的区时为8:30, 南京的区时为11:00, 乌鲁木齐的区时为9:00,哈尔滨的区时为11:30。故D正确。
【2】五个时区的使用不利于全国的联系沟通;五个时区的划分并没有把各省都划分在了同一个时区,比如青海被划分在了新藏时区和陇蜀时区;五个时区方便各地的生活,因时作息有助于节省燃料;中原时区和陇蜀时区的面积均比新藏时区大。故C正确,A、B、D错误。
本题解答时应注意五个时区范围不同,因此图中相邻的两个时区并非都差1小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左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AC之间画出公转的方向。
(2)右图中AOB线为(晨或昏) 线,此时地球位于左图中的 点,该日是北半球的 。(填写节气名称)
(3)云南省墨江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左图中___点附近;
(4)左图中__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右图中: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_,A点的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7)右图中的A、B、C、D、E 五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位置出发再回到A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叫做一个________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某岛屿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年均降水量为1050cm,降水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量为1695cm,面积约151.7千米2,人口约91 261人(2009年8月),农业以种植高粱为主,旅游业发达。
材料二下图表示该岛屿简图。
(1)分析该岛河流水系特征。
(2)简要分析该岛屿的水资源丰歉状况及影响因素。
(3)除修建水库外,请你在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时间2016年11月30日17分35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9°N,38°E)非盟会议中心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和四季划分情况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申遗成功当天最接近的季节和节气是
A. 我国冬季、立冬 B. 我国秋季、小雪
C. 欧美秋季、大雪 D. 欧美冬季、冬至
【2】申遗成功的时刻,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现象
B. 运城市树影较短
C. 北京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
D. 埃塞俄比亚首都当地时间为2016年11月30日12时3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喀什河与伊犁河汇合点至霍尔果斯是新疆伊犁河干流北山区,海拔为3500~4300m。下图中甲水文站位于北山区中东部,乙水文站位于北山区中西部。下图示意两水文站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水文站春季和夏季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 气温、降水 B. 降水、降水 C. 气温、气温 D. 降水、气温
【2】据图判断
A. 甲站位于乙站的上游 B. 甲站以上河段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 甲、乙两站降水均集中在夏季 D. 乙站以上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
(1)简述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点。
(2)说明兰斯塔德“绿心”战略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3)请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该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南风 D. 西南风
【2】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两幅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中,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冷锋、暖锋 B. 气旋、反气旋 C. 暖锋、冷锋 D. 反气旋、气旋
【2】关于图示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
B. 乙过境时,降水位置在锋后,多带来连续性降水
C. 甲过境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D. 乙过境后,阴雨连绵,气温上升,气压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