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这个地点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C

解析试题分析: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故判断位于回归线上,故该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并能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即可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9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观察到了难得一见的流星暴雨现象.根据有关知识回答小题.这次流星暴雨辐射点在(   )

A.大熊座 B.双子座
C.小熊座D.狮子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小题1】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小题2】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小题3】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B.数字地球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市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90年代,地下水利用超过地表水。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现状,2012年7月1日《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正式施行。据此完成题。
【小题1】地下水被大量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骤减 B.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增大
C.城市规模扩大,需水量增加 D.土壤污染严重,耗水量提高
【小题2】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
A.寒潮频繁发生 B.土壤污染消失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面出现沉降
【小题3】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控制水汽输送,有效改变水循环模式
C.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本地动植物种类
D.防治水体污染,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四幅图中,表示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软流层位于

A.上地幔上部 B.下地幔上部 C.上地幔下部 D.下地幔下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小题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读下列“中国政区图”,回答题。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最主要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高温多雨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降水较少
【小题2】下列关于乙区域土地情况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
A.乙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小题3】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陆地交通最为便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锋面可能属于暖锋
B.甲地13日气压比11日高
C.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1日的日出前后
D.该锋面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水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