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图1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是地球位于图1中A位置时的北极上空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弧PM是晨线(晨线、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0°).P,Q,M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PQM.
(2)该日,Q地的昼长为18小时,日出地方时为3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3)图2中P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23°26′N,描述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分析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为晨线,反之,为昏线;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昼长的计算方法:昼长=(12-日出地方时)×2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向两极逐渐递减;

解答 解:(1)北极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北极圈内为极昼,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过渡到昼为晨线;夏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0度经线为12点,为直射的经线;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所以排列顺序为PQM;
(2)Q地在晨线上,地方时为3点;昼长=(12-3)×2=18小时;日出时间为3点;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度,最小值H=90-(0-23°26′),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等于23°26′;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故答案为:
(1)晨线;(23°26′N,0°);PQM
(2)18小时;3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3)23°26′N;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点评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变化规律,属于较难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图,该环流是(  )
A.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洋流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B.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
C.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图示卫星云的获取图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国油棕种植面积较小,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图中河流注入的水域是(  )
A.死海B.黑海C.波斯湾D.红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
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中③所在地区人口密度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气候严寒
C.资源贫乏,人口承载量小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