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90年来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明显变化B.波动下降C.直线上升D.波动上升
【2】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气温变化有关的是( )
①大量燃烧煤炭 ②大量围湖造田③大量砍伐森林 ④大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交通线,该城市主导风为东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布局合理的是
A.①处布局自来水厂B.②处建设高级住宅区
C.③处建手机芯片生产厂D.④处建公共绿地
【2】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A.与火车站对接,实现铁路、公路联运B.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C.推动郊区城市化,带动郊区经济的发展D.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珠江三角洲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图甲)和该市城区与郊区降水、径流量比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从阶段Ⅰ到阶段Ⅱ,该城市( )
A.气候类型改变B.地表径流量增加
C.雨水下渗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
【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该市更易发生( )
A.泥石流灾害B.台风灾害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 甲位于大洋西岸 B. 甲位于大洋东岸
C. 图示区域为南半球 D. 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若甲地1月与7月的温差和乙地1月与7月的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 8 ℃、 18 ℃ B. 9 ℃、 19 ℃
C. 18 ℃、 8 ℃ D. 19 ℃、 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降雨量及月均温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30°N~50°N之间B.10°S~20°S之间
C.10°N~10°S之间D.10°N~20°N之间
【2】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 )
A.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预计2026年全线建成通车,其中成都至雅安段已于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下图为川藏铁路线路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川藏铁路项目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社会经济D.科学技术
【2】川藏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成都至江达段海拔不断降低B.理塘至昌都段河流水量稳定
C.昌都至林芝段冬季滑坡多发D.林芝至拉萨段河谷夜雨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
A.以工业用地为主B.土地利用强度最低
C.以农业和绿化用地为主D.工业和住宅用地混合
【2】该城市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最大B.区位条件优越C.商业网点密集D.建筑物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2】下列城市功能布局合理的是
A.②是高级住宅区B.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C.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高中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海绵校园”,将首先影响水循环的
A.径流B.水汽输送
C.蒸发D.降水
【2】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环境B.加速地表水蒸发
C.增加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D.加快地下径流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