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霾在气象学中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天气出现时,会给人们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  2014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和当时天气形势(如下图所示)。

(1)分析图示天气形势对我国中东部霾天气的影响。(4分)
(2)提出城市防治霾天气采取的措施。(6分)
(10分)
(1)(4分)霾分布区受高压系统控制(或影响),气流下沉,大气稳定,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2分);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或微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2分)。
(2)(6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加强企业监管,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城市建设中采用降尘、减尘措施;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答案合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霾是在大气运动较弱时,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的一种天气现象,结合图中气压分布形式图可以看出,霾分布区主要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大气稳定,导致大气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造成空气污浊,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影响视程。
(2)霾天气中的污染物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尾气,所以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加强企业监管,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另外要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建设中采用降尘、减尘措施,加强城市空气的自然净化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为2013年夏季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根据我国的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至第四类水质海域为水质合格海域,劣于第四类水质的海域为污染海域。

分析我国海洋环境的现状并推断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6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长期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首次证实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简述水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下图四城市是我国各地区城市污染的典型代表,图中反映近几年来四地API(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的变化图。

材料二 2014年2月21日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1)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状况的时空分布特点。(4分)
(2)连续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了我们什么警示?简述应采取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     (  )。
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小题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沙化B.泥石流C.石漠化D.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环境保护】
噪声污染按噪声源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四大类型。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至45分贝,而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读我国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监测(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的统计表,回答问题。

(1)据表概述重点城市功能区2010年较2009年的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的变化特点。(6分)
(2)简要说明增加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的必要性。(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小题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废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水体环境。上图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
(1)据图说出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的关系。(4分)
(2)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大气污染源不包括工业、汽车与居民生活排放出的
A.二氧化碳B.粉尘C.氮氧化物D.碳氢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