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5.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分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

解答 解:A.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这个作用可以调节大气中CO2浓度,所以这个作用可以缓解全球的气候变暖,故正确.
B.臭氧层空洞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故不符合题意.
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被氧化为相应的酸而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洋流的速度与盛行风带等方面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海洋“生物泵”作用为背景,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可知我国(  )
A.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长期持续B.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不断加大
C.目前“城乡倒置”与人口迁移有关系D.P点时城乡老年人口数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1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如图2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中(低、中、高)纬度地区.
(3)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交通拥堵最严重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读地球公转过程中的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1)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图2),其中地球处于A位置时为12月22日,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的“弧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M地的昼长为0小时,Q地日落地方时为15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天津地区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的最短(最长或最短),过了此日后天津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渐短,夜渐长.
(4)在图3中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说明A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自然原因.
(2)分析减轻B地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星、火星、地球B.火星、木星、水星
C.金星、火星、地球D.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从A到B的地质构造是(  )
A.山脊B.背斜C.断层D.山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