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9.下列表示图中“桌状山”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断裂上升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断裂上升、岩浆活动
C.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分析 地表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解答 解:读材料可知,大瓦山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石灰岩,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而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先有沉积作用,固结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峭壁的形成属于断裂作用,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峭壁.如果沉积岩形成后就发生断裂作用,然后再发生岩浆活动的话,上覆玄武岩不会发生断裂形成峭壁,应当为火山口地貌.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大瓦山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能熟练调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喜湿B.喜热耐旱C.喜阴喜湿D.耐寒耐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珠三角”地区示意图.图2中阴影部分表示“中三角”地区,它是以武汉为中心,以南昌、合肥、长沙为副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图3为“长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4年12月10日,首趟上海至广州的高铁正式运行,此铁路线贯穿了上述三大地区,如图所示.

(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城市群,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工业化.
(2)简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自然条件,其中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水热丰富;土壤比较肥沃,不利条件是旱涝灾害频发.
(3)上海至广州高铁线路的开通.对“中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有长三角、珠三角联系更加便捷,受辐射作用增强;促进文化、经济、社会交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12年和2013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召开期间,与图中的节气最为接近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③②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示地区构造地貌为(  )
A.背斜山B.向斜山C.向斜谷D.背斜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B.北京C.成都D.乌鲁木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A.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如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