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069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为________锋天气图。此时A地天气特征是:________。此时B地天气特征是:________。
(2)乙图中F处是____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3)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天常受到乙天气系统控制,出现________天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中,与“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C地相对应的是_______,该气候特征是 ,该地气候成因是 ;冬季控制该气候类型的气压系统是 。
(2)甲所代表的四种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其典型植被是 。对应的是ABCD中的字母______。
(3)由D到C体现的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是以______为基础;由C到E体现的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是以______为基础。
(4)流经D沿岸的洋流性质是_______(寒流或暖流),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
(5)2010年7月开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多处发生超警戒洪水,中下游干流不同地点水位上涨。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8.8%的长江全面进入汛期,沿江各地区进入全力备战洪水状态,长江流域面临着20年来的最高水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丙、丁中的______,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水最严重地区,重要的原因是该气候类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3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景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读右图,回答问题:
“三江并流”中“三江”是指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的特色是
①河谷农业 ②绿洲农业 ③阳光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
A、煤、石油、核能 B、太阳能、地热和水能
C、巨大的风能、核能 D、丰富的生物能、水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各题。(19分)
(1)(5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中,与“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C地相对应的是_______,该气候特征是 ,该地气候成因是 ;冬季控制该气候类型的气压系统是 。
(2)(3分)甲所代表的四种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其典型植被是 。对应的是ABCD中的字母______。
(3)(4分)由D到C体现的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是以______为基础;由C到E体现的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是以______为基础。
(4)(2分)流经D沿岸的洋流性质是_______(寒流或暖流),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
(5)(5分)2010年7月开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多处发生超警戒洪水,中下游干流不同地点水位上涨。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8.8%的长江全面进入汛期,沿江各地区进入全力备战洪水状态,长江流域面临着20年来的最高水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丙、丁中的______,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水最严重地区,重要的原因是该气候类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