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晨曦 波光潾潾 须臾 抵掌
B. 浩瀚 浅偿辄止 烟霭 谘嗟
C. 斟茶 宽宏大量 娇养 惫懒
D. 鬼计 不落巢臼 痊愈 迁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腼腆 忝列 暴殄天物 恬不知耻
B.炽热 敕封 整饬纪律 叱咤风云
C.锃亮 逞能 惩前毖后 游目骋怀
D.尽管 浸渍 加官晋爵 噤若寒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田地荒废
B.奚惆怅而独悲 奚:何,为什么
C.悟已往之不谏 谏:回忆,回顾
D.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 ① 。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 ② 。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钱塘观潮
曾溶①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②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③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注】①曹溶,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后辞官不就。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之后。②灵胥:指伍子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极力劝谏,触怒夫差,被迫自杀,其尸投入钱塘江,怒气化而为潮,日夜奔腾咆哮不已。③江妃:江上女神。
【1】结合诗句,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答:
【2】全词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简析其表现手法。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水清
B.识盈虚之有数 弈之为数,小数也
C.气凌彭泽之樽 会当凌绝顶
D.纤歌凝而白云遏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 ; , 。
(4)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 。
(5)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 ① ,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 ② 。
A.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B.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C.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D.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去拉萨
周国华
浸泡在刺骨的湖水中,饥寒和高原反应让他的腿肚子不听使唤地打晃,①他的心随着雪山背后的夕阳慢慢往下沉。
突然,两道冰川般的精芒从他眼中射出,他迅速扑上前去从水中抓起一条鱼,奋力抛向岸上。碎石堆上,鱼儿徒劳地蹦起,又无奈地落地。
终于能尝到肉味了!他长出一口气,从周围捡来几块干牛粪,扔到石块圈起的土灶中,提了根一头削尖的树枝,走向那条奄奄一息的鱼。
“嗷嗷——”不知何时一位藏族老人出现在他眼前,指指地上的鱼儿,对着他发出藏獒般的咆哮声。
他惊恐地瞪大双眼,攥紧树枝,乱发无力地垂在肩上。
“喔,你是汉人吧?”良久,老人嘴里蹦出了生硬的普通话,“用我的粮食来换你的鱼,行吗?”老人拿出糌粑打着手势。
原来老人也想吃鱼!他“嗯嗯”点头,一把接过糌粑往嘴里塞。
老人微笑着,轻轻捧起鱼儿,嘴里念念有词,一步一步走到湖边蹲下身子,将鱼儿放到水中,对着湖面磕了一个长头。
他茫然注视着老人。
“可怜的孩子,多吃点,”老人又取出几个糌粑放在他面前,自己也拿了一个边吃边说,“你不知道吧,我们有水葬的习俗,这圣湖的鱼儿,谁要是吃了它们,那可是对先民的大不敬呐。”
他恍然大悟。
老人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事,也不管他是不是能听懂。老人是磕着长头去拉萨的,估计还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末了,老人爱怜地望着衣衫褴褛的他,说道:“孩子,我看你好像也没地方去,帮我拉车吧,至少饿不着你。”
帐篷里,老人的打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他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他穿上了老人给的一件旧藏袍,戴着油腻的口罩,拉着那辆带篷的旧人力车,一路紧随着老人一个身位接着一个身位地往前挪动。
第三天起,当夜暮降临时,他总能赶在前面支好帐篷,烧好开水,默默地搀起磕完长头的老人,替他把这一天的终点用碎石块垒起记号。闲暇时,他老是盯着前方发呆。
他的到来,为老人省去了一半的路程,却过早地耗尽了车上的干粮。第四个月的一个傍晚,老人领着他到路边的藏民家里乞讨,藏民热情地布施给他们食物。从那以后,每回当老人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都已准备好食物托着下巴坐在山石上,目光越过老人的身子茫然投向远方。
拉萨越来越近了。②这一天的白天似乎结束得特别早,近在头顶的乌云盘旋在光秃秃的山头周围。他在山坳的背风处刚支起帐篷,雨便倾泻下来。他一路小跑焦急地寻找老人,老人迎面拼命跑来。
“卧倒——”老人抢步上前扑倒他的一刹那,山上被雨水冲塌的乱石轰然滚落……
“老爷爷——”他积郁了许久的哭喊声直击厚厚的云层。
帐篷里,他为老人敷上藏药,老人慢慢苏醒过来。
“老爷爷,您这是何苦啊,为了我这个没用的罪人!”他泪流满面。
“别傻了,孩子,救人是积德的事,我真要是在磕长头的路上被佛祖接去,那也是福分呐。”老人微微抬起身子,额头的皱纹和硬币大小的厚茧凹凸有致,却盈满笑意。
“可我真的有罪啊!两年前为了哥们义气,在老家捅伤了人……”
“打一开始,我就琢磨着你肯定有说不出的难处,”老人沉声说,“唉,也是有缘呐,我年轻时去过很多地方,也做了不少错事,现在想来,真是罪孽啊!这一路,我是为来世祈福。可你,还年轻呐——”
“老爷爷,我懂了,等陪你到了拉萨,我就去自首。”他开心地笑了,两年来,这是他头一次笑。
“糊涂啊!”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汉人不是说‘回头是岸’吗?你醒了,难道还要待在苦海里吗?”
“可是——”他犹豫着说,“这一路谁来照顾您?”
“傻孩子,你不回去才是我最大的负担呐,”老人撑起身子下床,不容置疑地说,“明天就回去!”
这一夜,他的呼噜声第一次比老人先响起,只是他不知道,老人的打呼声其实是假装的。
③一场雨下来,原本灰蒙蒙的群山披上了雪装,在清晨暖阳的抚摸下,粗犷的汉子一夜间变成了静美的姑娘。
他最后一次拉车到前面停下,支好帐篷,回到老人面前。
“扎西德勒!”一老一少紧紧拥抱在一起。
他走在山路上,身后响起了老人激越苍凉的歌声。虽然听不懂歌词,他却哭了,哭得酣畅淋漓。他回过头来,山口只有经幡向他挥动五色的手指。
山的那一边,老人正默念六字真言,跪地,伏身,向远方神色庄重地磕下长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絮絮叨叨告诉“他”自己的事情,主要是一个人在磕长头的旅途中太过寂寞,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倾诉的人,同时老人也看出了“他”的寂寞,以此劝慰对方。
B.从老人给“他”的服装是“旧藏袍”以及让“他”戴的是“油腻的口罩”等可以看出,藏族老人也是一位贫困的人,让“他”拉车并给“他”饭吃也是艰难的选择。
C.“他”虽然从前为了义气伤过人,但仍是一个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这些可从“他”在陪着老人磕长头过程中提前支帐篷、烧开水、搀老人等方面体现出来。
D.倒数第二段中,“他”听到老人的苍凉歌声时大哭,向老人远去的背影挥手等表现了“他”的不舍,这些描写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的思想。
【2】文章前半部分有很多地方暗示“他”是个逃犯的细节,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3】文中三处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是如何体现“他”的心理的?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