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分水岭迁移是指分水岭由于侵蚀后退较快一侧向侵蚀较慢一侧移动的现象.如分水岭一侧距侵蚀基面较近,基面的位置较低或分水岭一侧岩石软弱、破碎或坡度较陡,则该侧河流下切溯源较快,分水岭向另一侧移动.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水系示意图,判断此地区应该是流水作用为主.
根据分水岭的海拔位置的变化,分析分水岭上的岩层被侵蚀掉了,才形成阶段三的地貌.所以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解答:
解:A、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图中的分水岭的高度明显变低了,故不符合题意;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图中是我国的南方的水系图,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水系示意图,判断此地区应该是流水作用为主.根据分水岭的海拔位置的变化,分析分水岭上的岩层被侵蚀掉了,才形成阶段三的地貌.所以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正确;
D、根据分水岭的海拔位置的变化,分析分水岭上的岩层被侵蚀掉了,才形成阶段三的地貌.所以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