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目前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七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
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原因,并简述治理的具体措施。
【答案】
原因: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中西部地区多石灰岩分布(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造成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越来越大。
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陡坡禁止开垦;适度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土流失的分布差异原因。首先要读图获取差异,然后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下雨比重大,所以导致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大。同时东部地区地势低,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适度控制人口增长。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自然带中, 和 (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 和 (填字母)自然带的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2)自然带由A→E→D的变化,反映的是 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 ,自然带从E→G→F的变化,反映的是 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 。
(3)图中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明万历年间(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张燮所著《东西洋考》第五卷说:“大者七钱五分夷名黄币峙,次三钱六分,夷名英唇,又次一钱八分,名罗料厘,小者九分,名黄料厘,俱自佛郎机(即西班牙)携来。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中外贸易空前兴盛 B.海禁政策导致西班牙货币大量流入中国
C.中西交流未完全断绝 D.外商以行贿手段打开中国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紫蝶幽谷”均分布在( )
A.南部沿海地区 B.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
C.高山峡谷地区 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
【2】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 )
A.降水丰富 B.人烟稀少 C.背风温暖 D.花蜜充足
【3】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 )
A.1月下旬 B.9月中旬 C.5月下旬 D.3月中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安徽)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距地面6 m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近年来有大批国内外IT企业如微软、英特尔、联想等进驻,其有利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跨区域调配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从该地调出的资源有( )
A.天然气 B.水 C.煤 D.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完成下列问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灾害与防治】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下图为“201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