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公里。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 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 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 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 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 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 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 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高复班)上学期12月月考(第四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秦直道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古代交通运输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南起咸阳循子午岭山脊北行,直抵边关重镇九原郡,宽约50米,长约700千米,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虽历经2 000年风雨,多处路面仍保存完好,坚硬的夯土层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竞未长乔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分析秦王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B. 巩固边防,加强国家的集权管理

C. 促进陕、甘、宁、内蒙古等省区的社会经济交流

D. 开发河套地区的土地资源

2.清嘉庆年问记载:“若夫南及临潼,北通庆阳,车马络绎。冠盖驰驱……”可见,秦直道的荒废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如今,部分完整的路段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下列关了秦直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达性特征显著,说明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小

B. 沿线地区荒漠成片.风沙肆虐

C. 秦直道的功能基本没有变化

D. 交通和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其荒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 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2.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 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 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 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 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 秦岭 B. 太行山 C. 雪峰山 D. 大兴安岭

2.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 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 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D. 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近欧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活动,如探险、考察和旅游都可通过与地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回答下列各题。

1.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 ( )

A. 经度、纬度、相对高度 B. 纬度、距离、绝对高度

C. 经度、纬度、 距离 D. 纬度、海拔、等高线

2.下图是卫星甲和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

A. 无法确定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甲小于乙

3.下面关于甲、乙两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 甲地是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

C. 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严重

D. 甲、乙两地都是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 )

A. 10℃ B. 16℃ C. 14℃ D. 18℃

2.②地的自然带为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温带荒漠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泛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向上海市、苏南、浙北等核心区转移;二是在泛长三角内部,核心区将部分产业向安徽省、江西省及苏北、浙西等外围地区转移。在此背景下,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格局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重心变化示意图,下表为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分析图示碳排放重心移动速度和方向变化的原因。

(2)安徽皖江城市带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其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泛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对外围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