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物。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而且酸雨的范围大幅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  ]

A.氮和硫的氧化物
B.氯氟烃
C.二氧化碳
D.碳氢化合物

2.针对题中所述事实,我们应该认识到

[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矿物燃料的使用

C.酸雨现象是工业发达的标志,会自然解决

D.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有害气体的排放

3.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要抓主要矛盾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文科综合例析与模拟 地理 题型:021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1997年,我国排放量为2370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840万吨,能源消费在上述两项排放中的贡献分别为85%和70%,中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

能源消费性污染主要体现为

[  ]

A.我国部分山区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

B.我国东北部分城市大气能见度较低

C.我国西南部分省区酸雨非常严重

D.我国沿海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形成性测试高一地理下册综合测试 题型:043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酸雨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h值小于3.0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和冷杉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死亡。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放出来,并随雨水被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还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中释放出来,使土壤中活性铝增加而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酸、细菌和放线菌均回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割明显增加。在四川、重庆,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

(1)在我国的大气污染中,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污染;

(2)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为________,污染源有工矿企业、________和________等;

(3)资料中主要介绍了酸雨对________的危害。除此之外,酸雨还有________等危害(至少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发表来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制作的首张PM2 .5长期观测的全球地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6年PM2 .5的平均值。首次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PM2 .5卫星测量数据。
材料二: PM2 .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 。
材料三:
材料四:近几年宁波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如下:
2010年,宁波市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有88天,Ⅱ级良228天,Ⅲ级及以上污染天数49天。
2009年Ⅰ级优85天,Ⅱ级良243天,Ⅲ级轻度污染37天。
2008年,Ⅰ级优78天(为近10年来最低),Ⅱ级良248天,Ⅲ级轻度污染40天。
(1)依据材料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PM2.5污染指数较高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分析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的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描述影响PM2.5垂直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描述宁波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并写出提高宁波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发表来自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制作的首张PM2.5长期观测的全球地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6年PM2.5的平均值。首次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PM2.5卫星测量数据。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三:

材料四:近几年宁波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如下:

2010年,宁波市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有88天,Ⅱ级良228天,Ⅲ级及以上污染天数49天。

2009年Ⅰ级优85天,Ⅱ级良243天,Ⅲ级轻度污染37天。

2008年,Ⅰ级优78天(为近10年来最低),Ⅱ级良248天,Ⅲ级轻度污染40天。(8分)

(1)依据材料一,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PM2.5污染指数较高的成因?( 8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北方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远大于南方地区的地理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描述影响PM2.5垂直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8分)

(4)根据材料四,描述宁波城市空气质量变化,并写出提高宁波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