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某地(70°E,10°N)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都不长
B.有太阳直射现象,且一年中有2次直射机会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的热量较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2008年底到2009年初冬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6亿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因2009年冬春季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 )
A.水稻 B.冬小麦
C.春小麦 D.玉米
2.关于此次大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引发旱灾
B.此次大旱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
C.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造成南涝北旱
D.暖气流势力强盛,长期控制该地区导致旱灾
3.上述省区中,七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
A.皖和鄂 B.鲁和冀
C.晋和豫 D.秦和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南岛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热量充足
C.终年湿润 D.国家政策扶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南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上的降水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主要分布在
A.欧洲和北美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亚洲
2.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多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少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体一致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1分,共16分)
(1)此图表示 月 日的光照情况(1分)。
(2)此时A点是 点钟,北京时间是 ,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B昼长是 小时。(4分)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3分)
(4)A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B位于 (东,西半球)(3分)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分)
(6)A在B的 方位。(1分)
(7)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偏转
B.长春夏季昼长于冬季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时差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1.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2.a,b,c,d四地的洋流和海水性质比较:
A. a处为暖流,盐度最高 B. b处为寒流,温度最低
C. c处为寒流,盐度最低 D. d处为暖流,温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