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5.有关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B.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C.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首先,政治性的国际迁移急剧增加.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因国界变动而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治.形成亚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国际迁移: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迫谴返人口回国.
    其次,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了的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区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第三,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来源结构发生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移入人口主要来源地,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数超过了欧洲.
    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现象,变为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影响.

解答 解:A、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了的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区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故正确;
B、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故不符合题意;
C、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故不符合题意;
D、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方法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BC(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B(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D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模式,即处于图中C阶段向D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洪涝灾害(  )
A.只发生在多雨季节B.常引发泥石流和风暴潮
C.多发生在河流中上游地区D.破坏力不断累积导致危害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我国1951-1980年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图”(如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描述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分析相同强度的洪涝灾害,甲地往往比乙地损失更大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读“美国本土老年人迁移方向(1955--1960年)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从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区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2)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是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理由发生的范围在美国国内.
(3)图中从迁出地区迁出的原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达,人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由图中所示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不同地形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暴雨日数往往差别明显
B.图中28度纬线与l06度经线交点处年平均暴雨日数小于3天
C.从32度纬线与106度经线交点处沿32度纬线往西,年平均暴雨日数持续增大
D.总体而言,盆地内部年平均暴雨日数相对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
A.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C.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D.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旱灾B.地震C.沙尘暴D.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