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
[     ]
A.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B.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C.制定了《洪水灾害防御法》等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D.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①一冻融、冰川为主
②一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③一沙漠化为主
④一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⑤一岩溶、塌陷为主
(1)图中灾害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___________地区,青藏高原该种灾害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灾害②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简要分析该地自然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灾害③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灾害④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加剧该灾害的主要原因。
(5)图中灾害⑤分布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岩广泛分布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局部地区及我国西南地区地图
材料二
澜沧江大部分河段都在高山峡谷中,滩险流急,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数据显示,澜沧江一湄公河干流总落差5167米,其91%集中在澜沧江,水能资源可开发水电量为2825.4万千瓦,相当于一个半长江三峡的装机容量,非常适合水能梯级开发。中国利用湄公河上游(澜沧江)发电工程庞大,改变了湄公河的自然流动,这引发了联合国的警报,特别是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这四个位于湄公河下游的国家。
材料三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2009年秋季到2010年 4月上旬,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比以往偏高1℃以上。
(l)简述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试分析岩溶地貌对当地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湄公河上游(澜沧江)建设水坝可能对下游哪些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对下游国家又会带来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此次西南旱灾的特点。针对这次严重旱灾,今后应该采取哪些防旱抗旱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民政部公布了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其中70%以上是气象灾害造成的,而且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影响中,最具有全国性的是__________。
(2)干旱灾害在我国影响范围很广,但不同地区出现的季节不同,一般情况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各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
(3)为了减轻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灾中应急”行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相关内容。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_________(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过程,此过程表明_________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3)灾中应急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_________,保护_________,并尽量减少_________。
(4)影响救灾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物品的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用气象卫星监测预报的2008年9月产生的台风“鹦鹉”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图像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
A.RS、GPS
B.GPS、GIS
C.GPS、雷达技术
D.RS、CIS
2、由图像可知高新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优越性有
①展现台风形成过程②发现台风中心③估计台风移动方向④估计台风的强度
[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气象卫星设备中接收台风信息来自
[     ]
A.电磁波
B.地面温度
C.红外线
D.可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监测手段,主要是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减灾防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
①成功抗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
②彻底防止了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③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④准确预报24小时和48小时区域性暴雨
[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气象预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