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不同国家城市化现象和城乡移民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乙图表示的是?  ?
A.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B.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
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D.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
小题2: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图——日本B.乙图——尼日利亚
C.乙图——美国D.甲图——英国
小题3: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B.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
C.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D.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试题分析:
小题1: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故答案选A。
小题2:甲图表现的特征为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城市,低收入者从市中心迁出,中高收入者聚集城市中心,应该是该地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国家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乙图所示人口迁移特征应为发达国建人口迁移现象,对照选项,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符合,故答案选C。
小题3:乙图所示国家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有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高、中收入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所以说引起高、中收入者外迁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引起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中心便会衰退。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实行了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下列措施符合再城市化的是(  )
A.采取行政手段,将人口迁入大城市
B.发展纺织、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D.改善城市中心环境,发展城市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 27%。下表为我国某省(市、区)城;人口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播种面积减少B.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小题2: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上海市B.江苏省C.内蒙古自治区D.四川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小题2: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⑤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美国底特律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年份中,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1840B.1890C.1920D.1950
小题2:下列关于该市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高出生率
B.后期人口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C.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
D.后期人口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0
2010
48.08
41.87
14.47
9.89
18.72
17.27
0.34
0.04
0.21
0.03
9.65
23.91
7.96
6.35
0.35
0.63
0.22
0.01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小题2: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水土流失减轻B.荒漠化加剧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附:2010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图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下图: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_______,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A→C阶段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______,劳动力向____________产业转移,____________不断扩大。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_____(上风或下风)方向的郊外。
(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

(6)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     ;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②在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③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7)根据材料三,点评自行车族和有车族的观点,并就如何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