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 | B. |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 | ||
C. |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 | D. |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 |
分析 读“甲、乙两地10一12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10月1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纬度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地区;甲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5°,说明甲地位于北温带地区.
图示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解答 解: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先变大,当太阳直射点到达乙地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乙地白昼时长先延长后缩短,故不符合题意;
D、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调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位于北半球阳坡 | B. | 甲乙位于南半球阴坡 | ||
C. | 丙丁位于北半球阳坡 | D. | 丙丁位于南半球阳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本地熟制为一年一熟 | B. | 地形起伏大是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 ||
C. | 春旱严重是盐碱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 D. | 肥沃的黑土是农业高产的有力保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河流年际变化比华北小 | B. | 人口分布南坡多北坡少 | ||
C. | 都种植冬小麦、春油菜 | D. | 两坡农业制约因素一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