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5分)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3分)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分)
(2)热带荒漠带(1分) 分布于西海岸(1分),南北狭长延伸(1分) 地形(1分) 洋流(1分)
(3)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1分) ;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4)乙(1分) 从赤道到两极 (1分)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分布的位置判断,A代表的自然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根据分布位置,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在南美洲分布于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延伸。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高大山脉地形,沿岸洋流是秘鲁寒流。
(3)C地区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主要形成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乙图。在安第斯山脉酐,热带荒漠带延伸到赤道附近,甲图只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所以乙图对。根据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位置判断自然带类型,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西上高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图甲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图乙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
A.80°S B.80°N C.75°S D.65°N
2.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
A.8小时 14小时30分 B.10小时 13小时30分
C.16小时 9小时30分 D.17小时 10小时3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省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
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2.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 )
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图甲为“某区域简图”,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图乙为“L河在A、B两处测得的年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 )
A. 地处南半球
B. 沿岸暖流流经
C. 此时降水较少
D. 常年受信风带影响
2.图中L河( )
A. 大致从北向南流
B. 大致从南向北流
C. 此季节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D. 此季节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甲河流域(局部)地质剖面及植被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图中数字表示地层,则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2.2010年与1980年相比,甲河( )
A.河流含沙量增大 B.河流结冰期延长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D.河流径流总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宿迁青华中学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表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火星大气密度低重要原因是火星体积、质量小
B.火星表面温度低唯一原因是距离太阳太遥远
C.火星公转周期太长,所以火星上昼夜温差大
D.火星上有温室效应
2.在质量、体积等物理特征上,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江苏宿迁青华中学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N地地方时为6:00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9月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山东两省区等高线及棉花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图a中甲地、图b中乙地棉花产区气温和降水资料
(1)据等高线可知,甲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 ,乙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 。(2分)
(2)甲、乙两大棉花产区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2分)
(3)甲棉花产区比乙棉花产区更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 。(2分)
(4)据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棉花产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4分)
(5)新疆和山东两省区都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省区,但引起两省区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试比较两省区人口迁入不同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