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地图,下列属于晋煤外运的铁路线的有
A.京广线 B.京九 C.大秦线 D.陇海—兰新线
C
本题考查铁路线的判读。从图中看晋煤外运的铁路线的有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神黄线(神木-黄骅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下图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1)图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4分)
(2)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3)进一步开发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3分)
(4)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有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每年浪费的水在600亿m3以上。据预测,我国本世纪上半叶年用水量将达到7 000亿m3~7 500亿m3,即在现有供水量的基础上增加1 387亿m3至1 887亿m3。现在绝大部分地区江河可供引、提水的条件已基本利用,进一步利用潜力不大,即使实施几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后,其总调水量不会超过400亿m3~500亿m3。全国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已占可开采总量的46%左右,华北地区已过量开采。据此材料和所学有关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1:解决华北供水紧张问题,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
①中水作饮用水    ②尽力杜绝水的浪费  ③加大南水北调步伐④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力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南水北调全部实施后(   )
①可能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②可能造成南方缺水  ③可能使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④可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西气东输”管道向北弯曲经过陕北靖边,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D.绕过地形复杂区域,便于施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小题2: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回答问题。
小题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小题2: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某些产业出现了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并持续至今。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日本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大致是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小题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趋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11回答问题。

图11
小题1: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B.科学技术C.交通运输D.市场
小题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