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B. 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有肥沃的红壤

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A

2D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正确答案选A

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反映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答案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地区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B. 热带沙漠气候区

C. 热带雨林气候区 D. 热带草原气候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指“渭城”(现咸阳渭城区)、“阳关”(现敦煌市西南)是中国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关卡要塞。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至明清时期被完全废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诗中所描写季节与渭城所发生的地理现象相吻合的是

A. 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变大 B. 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 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D. 夜长逐渐变短

2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后被废弃,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战争 B. 与西方陆上交通逐渐衰弱

C. 生态环境恶化 D. 丝绸之路导致人口西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赛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伊塞克湖是著名的疗养圣地,其原因是

①湖水水质好,污染小,环境优美②湖水水温高,可能受地热能影响③为高山内陆咸湖,湖水矿物质丰富④湖面风平浪静,不受冷空气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 洋流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3推测伊赛克湖属于

A. 淡水湖 B. 外流湖 C. 海迹湖 D. 构造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船于当地区时2005年1月18日0时16分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80°23′S,77°21′E)。2009年 1月27日,我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据介绍,从2011年开始,经过10年左右的不断完善,昆仑站有望达到常年内陆科学考察站的水平并开展内陆常年考察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中国昆仑科考队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

A. 17日21时16分 B. 18日3时16分 C. 17日11时16分 D. 18日13时16分

2该考察站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3该考察站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大约是

A. 550千米 B. 660千米 C. 1100千米 D. 277.5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工业部门与所属类型用直线相连,正确的是

①甘蔗制糖厂②精密仪表厂③普通服装厂④精铜冶炼厂⑤家具制造厂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e.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A. ①—c ②—b ③—a ④—e ⑤—d B. ①—d ②—c ③—e ④—a ⑤—b

C. ①—d ②—a ③—e ④—c ⑤—b D. 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

A. 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 积极应对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机会,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D. 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

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 )

A. 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得到减轻

B. 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将会下降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D. 将是朝阳产业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最忆是杭州-G20峰会国宴用瓷展”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渚街景区内的贵山窑陶瓷艺术馆揭幕,为西溪湿地增添了不少光彩。据资料显示,西溪湿地近年来面积呈减少趋势,这引起专家和广大市民的担忧。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指出湿地的环境效应并分析西溪湿地减少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是与节气相关的诗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诗中描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诗中描述的节气,我国华北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3倒春寒是华北地区春季的典型气候灾害。在倒春寒来临时,为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施肥 B. 浇水 C. 熏烟 D. 覆盖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