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部分农业信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耕地利用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复种指数下降 | B.城市扩张,土地变更用途 |
C.过度利用,土壤肥力衰退 | 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抛荒 |
A.农业技术水平下降 | B.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D.粮食生产压力减小 |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稳定的天气特征,不会短时间发生明显变化,A错;题目中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仍是耕地,说明不是土地变更用途,B错;图中耕地利用率下降,说明不是过度利用,土壤肥力衰退,C错;图中显示耕地利用率呈下降趋势,而60岁以上农民占总农业劳动者的比例持续上升,说明青壮年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使土地抛荒,D正确。
【小题2】青壮年劳动力主要迁往城市,从事经济效益更高的第二、三产业,农业留守老人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B正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A错;图中反映的是60岁以上农民占总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并不能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C错;耕地利用率下降,说明年内累计耕作面积下降,会使粮食生产压力增大,D错。
考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
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
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 |
D.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
A.去B城市上中学 |
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
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
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
B.基础设施落后 |
C.严格的户籍制度 |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
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c地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温带荒漠带 |
A.地形 | B.洋流 | C.太阳辐射 | D.大气环流 |
A.b处附近是沙漠 | B.d处寒流经过 |
C.d处暖流经过 | D.d处有陆地淡水注入 |
A.拥有世界第一长河 | B.本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
C.首都是本洲最大的城市 | D.面积是世界第四大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2014年冬奥会举办城市。读索契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
②冬季邻近水域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
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
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