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表1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5~6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102°E、25°N

1891

7.7

19. 8

113°E、28°N

68

4

32

5.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6.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下列文字描述了铀、煤炭、天然气三类资源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甲类资源中国和美国的储藏量丰富,产量约占世界60%。乙类资源俄罗斯和美国的产量占世界40%,该种资源燃烧效率高,预计需求量会大增。丙类资源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产量约占世界50%,发电用的原料需要进一步浓缩处理,技术要求高,此类资源能量密集,发电量约占世界17%。表1为“甲、乙、丙所代表的资源类型的四种组合”。

表1

煤炭

天然气

天然气

煤炭

煤炭

天然气

煤炭

天然气

材料二:表2为“20世纪50年代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表2

国家或地区

每个雇员年

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1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根据材料一说明表1中三类资源类型的四种组合,正确的组合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世纪50年代美国产业转移最有可能转向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中国   D.菲律宾

3.中国与菲律宾相比,目前吸引产业转移更为突出的优势是(  )。

A.每个雇员年产值更高    B.日工资更低

C.技术水平更高          D.劳动力数量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回答29-30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4:30

18:30

45°

7:10

19:30

60°[来源:.com]

1.甲城市的经度为     (    )

A.120°E        B.127.5°E      C.112.5°E        D.123.5°E

2.乙城市在甲城市的    (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22~24题。

河流

长度(mm)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1090

226

61

541

624

0.14

441

118

4.6

3420

2709

0.16

1.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2.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

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9~11题。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2.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

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