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某河道示意图(图4—19),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其成因如何?
(1)A  A是河流是凹岸,侵蚀作用强,是主流深水处  (2) 砾石、砂、粉砂、粘土 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是越向上部,颗粒越大。(3)北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水流的主流偏向右侧的南岸,北侧因水流减少而出现泥沙淤积 (4)河口三角洲 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
2. 考查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特征和堆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河流一般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口则因水流减慢形成河口三角洲,河流堆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 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B.① 地地下有可能找到地下水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小题2:若在图中乙处修建水库,则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使河流下游径流变化减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下游淤湖泊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4—26,回答问题:(8分)

(1) 图中的褶皱是         ,其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 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则宜在甲、乙两处的         开采。原因
                                             。(2分)
(3)图中②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③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其中    (     )
A.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也可形成高山或盆地
B.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是外力单一作用形成的
C.裂谷或陡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庐山、泰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块状山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       ,在线路选址时,通常回把线路地址选在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          ,它是由     发育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美国圣劳伦斯火山的爆发B.我国崇明岛的形成
C.我国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D.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字母是(    ) 
A.a或eB.bC.cD.d
小题2:我国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图中的字母(    ) 
A.a或e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以下地理事物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富士山
C.喜马拉雅山脉
D.马里亚纳海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成而。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2,4,6

 
1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