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 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 B. 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C. 增加入海的水量 D. 加速河口淤积

2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A. 钢铁工业 B. 甘蔗种植、加工业 C. 汽车工业 D. 有色冶金工业

【答案】

1B

2D

【解析】流域内水能的梯级开发及影响,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1梯级开发首先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可发挥调蓄洪水功能,有利于防洪和抗旱,B正确。梯级开发对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影响不大,不能成为主要影响,A错误;梯级开发不可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不会增加入海水量,C错误;电梯级开发后河流中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D错误

2该地区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正确。红水河流域缺少铁矿,且交通不便,不易发展钢铁工业,A错误;红水河流域经济技术欠发达,远离东部消费市场,交通不便,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C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B.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 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 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 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2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放射性元素危害 D. 植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 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3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 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 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 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 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

①人口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 ②人口从事的职业、性别构成有很大差异 

③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规模有很大差异  ④人口从事的职业、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措施是(  )

A. 阻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 B.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 丢弃旧城,建立新城市 D. 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和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A.干旱B.降水稀少
(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3)据图,请简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其统一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风带甲的名称是_______。

(2)图中②气候形成原因是 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

(3)下面四幅图中,与①、③三地相对应的分别是①:_______;③:_______。

(4)从③到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亚洲部分区域图,右图为孟加拉国等高线与河流分布图。表为右图中达卡的气候统计资料。

达卡的气候统计数据

材料二:唐代中叶直至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前往东南亚地区进行农耕、工矿、商贸等活动,称为“下南洋”。

(1)图中的海沟处于亚欧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

(2)图中珠穆拉玛峰的南北两坡相比,南坡的垂直带谱比北坡 ,南坡雪线的 海拔高度比北坡

(3)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看中国人“下南洋”属于 人口迁移。

(4)达卡的气候类型是 ;其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5)简析孟加拉国夏季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