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北领地首府达尔文是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右图为“澳大利亚北部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北部 ( )
A.常年盛行东南信风,降水多 B.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多雨
C.降水季节变化明显,集中夏半年 D.地形崎岖,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
2.澳大利亚北部港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 B.开发晚,人口和城市少
C.自然资源贫乏,开发程度低 D.港湾少,筑港条件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年5月6日我国部分地区的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月以来华南地区连续性降水,引起此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暖锋 C.反气旋 D.冷锋
2.当日,北方出现图示天气现象时,将导致
A.地面辐射增强 B.水平气压梯度减少 C.昼夜温差减少 D.太阳辐射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曲阜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把下图中标注字母的河流、海湾、岛屿等名称填在下面空格内:
C 河;F 河;G 湾;H 岛;I 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曲阜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飞机由A地飞往B地的最短航线是( )
A.一直沿正东方向
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洋被人们称为“蓝色国土”,海洋开发、海洋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我国沿海 ( )
A.台湾以东受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B.大陆架富含油气、锰结核等矿产资源
C.受季风气候影响,沿岸形成季风洋流
D.海岸线漫长曲折,利于建设优良港口
2.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克什米尔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A. 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B. 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 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 D. 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2.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 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C. 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D.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A. 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 B. 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 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 D. 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吉林省两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日期 | 12日 | 13日 | 14日 | 15日 | 16日 | 17日 |
气温 | 4-8℃ | 3-10℃ | 3-9℃ | 3-8℃ | 1-5℃ | -1-5℃ |
风向 | 东北 | 东北-北 | 东-东南 | 偏西 | 偏北 | 偏北 |
风力 | 4-5级 | 3-4级 | 3-4级 | <3级 | 4-5级 | 4-5级 |
天气 | 中雨 | 多云-晴 | 晴-多云 | 晴-多云 | 多云 | 晴-多云 |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相同点。
(2)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
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以公路建设为目的的中国大陆公路自然区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似性的原理,甲地属于
A.Ⅰ区域 B.Ⅱ区域 C.Ⅲ区域 D.Ⅵ区域
2.Ⅱ区域的名称是“东部温润季冻区”,根据此命名规律,ⅴ区域最适合的名称是
A. 西南潮暖区 B.西南喀斯特区 C.东南湿热区 D.东南丘陵区
3.在Ⅰ区域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问题可能是
A.寒潮 B.冻土 C.泥石流 D.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