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了3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区及指数。

指标

绿色发展指数 

一级指标

经济增长绿化度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

政府政策支持度

权重

100%

30%

45%

25%

地区

指数值

排名

指数值

排名

指数值

排名

指数值

排名

北 京

0.7917

1

0.5637

1

-0.0030

12

0.2310

1

青 海

0.4505

2

-0.2523

30

0.6641

1

0.0387

8

浙 江

0.2833

3

0.2027

5

-0.0780

18

0.1585

2

上 海

0.2799

4

0.4172

2

-0.2039

29

0.0667

7

海 南

0.2057

5

0.0811

9

0.1836

4

-0.0590

23

天 津

0.1602

6

0.3246

3

-0.1527

26

-0.0118

16

福 建

0.1582

7

0.1674

7

-0.0146

13

0.0054

13

江 苏

0.1311

8

0.1965

6

-0.1603

27

0.0949

3

广 东

0.1048

9

0.2234

4

-0.1068

22

-0.0118

17

山 东

0.0915

10

0.1006

8

-0.0934

21

0.0843

5

材料二: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3.4%和11.6%,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判断:“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1)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2008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因。

(3)结合材料一分析浙江省如何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指数。

(4)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分)原因:东部地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调整经济结构,(2分)注重转变发展方式,(2分)取得了既发展又环保的较好效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经济结构优越;(2分)2008年奥运会使得北京环境治理力度加大;(2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2分)加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2分)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2分)

(4)原因:区域开发政策;(2分)产业转移。(2分)注意问题: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控)(2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5月模拟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 01 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 01 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了3 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区及指数。

 

材料二: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 3.4%和l 1.6%,比东部分别高出1.9、2. 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 010-2 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判断:“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1)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 2008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制约浙江省提高绿色发展指数最大的困难,并就此提出可行性措施。(6分)

4)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此过程中中西部应注意的问题。(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了3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区及指数。
材料二:
    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3.4%和11.6%,比东部分别高出1.9、2.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判断:“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1)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分析浙江省如何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一:2006年初,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决定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

材料二:2006年3月,财政部将汽车消费税进行调整,提高大排量汽车税率,对乘用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六档税率,体现出对消费者使用小排量汽车的鼓励政策。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些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的目的是什么?

(2)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目的是什么?

(3)上述二则材料表明在环境管理方面主要运用了     手段和     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5月模拟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 01 0年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了《2 01 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了3 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增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生产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下表是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省区及指数。


材料二: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的GDP同比分别增长12.6%、1 3.4%和l 1.6%,比东部分别高出1.9、2. 7和0.9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 010-2 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判断:“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1)指出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省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 2008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制约浙江省提高绿色发展指数最大的困难,并就此提出可行性措施。(6分)
4)分析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在此过程中中西部应注意的问题。(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