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以下工业城市中,属于围绕某个大型企业而发展起来的是
A.天津B.大庆市C.兰州市D.上海市
B

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大庆市是围绕石油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河流的汇合处成为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主要是因为            
A.生产、生活用水充足B.水运发生障碍,货物在此转运
C.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军事防御D.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B.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C.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D.多呈团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指出殷墟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7分)
(2)指出图中村落分布特点,解释其意义。(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4是巴西主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小题1: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
小题2:图中城市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D.交通便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7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6—29题。

小题1:三个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
A.A城市B.B城市C.C城市D.B和C城市
小题2:三个城市中,最后形成的是(  )
A.A城市B.B城市C.C城市D.B和C城市
小题3: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便利的水运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悠久的历史
小题4:城市C重要的工业部门是(  )
①船舶制造  ②航天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棉纺织工业  ⑤石油工业  ⑥钢铁工业
A.①④⑤B.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扬州在京杭运河淤塞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京沪铁路修好以后,扬州又重新得到发展,这说明
A.扬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B.聚落的发展完全依靠交通运输
C.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市有很大影响D.只有交通便利的地方才会出现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6分)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其最早出现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B.C三城市中,最后形成的应是          。(6分)
(2)城市B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4分)
(3)B所在国家的首都20世纪70年代后,该城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20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分)
(3)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点是____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8分)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4分)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2分)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